2008年,前后長達40余天的冰災使電網不堪重負。作為全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貴州電網18.5萬基桿塔傾倒損壞、近80%的10千伏及以上電路受損、83%的變電站停運,全省50個區(縣)受停電影響。
“面對當時的冰雪災害,我們沒有行之有效的預警監測手段,也沒有除冰的技術手段,只能靠人力搶修,但人力畢竟有限。”回憶起當時情形,貴州電力科學研究院技術總監曾華榮至今深感無奈。
2019年1月,新一輪寒潮來襲,銅仁市萬山區供電局員工已采用交流、直流、方式、機械等不同技術手段,從容完成了23條10千伏及以上覆冰較嚴重路段的融冰工作,確保電網安全運行。“10年前,面對猛然而至的冰雪災害,我們很被動,只能拿著竹竿、榔頭敲冰,等著太陽升起融冰。10年后,在系統高效的應急機制、自主創新的科技手段支撐下,我們以豐富有效的融冰手段給貴州人民的冬天帶去實實在在的溫暖。”曾榮華自豪地說。
貴州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副主任李巍介紹說,“2008年冰災之后,我們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除冰的技術手段和對覆冰的監測預警,目前來說,這兩項工作都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十年磨一劍,貴州電網完成了從被動抗冰到主動防冰的華麗轉變。
向科技借力:從人工除冰到科技融冰 直流融冰裝置成倚仗
2008年10月,由南方電網科研院研發的世界首套60兆瓦固定式直流融冰裝置在都勻500千伏福泉變電站試驗成功。李巍回憶,當時在93公里長的500千伏福施II回線上,最大融冰試驗電流達到4000安,試驗線路、金具、接頭和直流融冰裝置等設備運行正常,500千伏福施II線溫升達到35攝氏度。“作為融冰裝置首次試驗成功的見證者,當然很自豪。”
2009年1月,固定式直流融冰裝置在六盤水供電局水城變電站內投入首次實戰。“經過10多個小時的前期準備,直流融冰裝置與覆冰線路短接完畢,隨著電流攀升,覆蓋在導線上的冰凌頃刻落地,當時站在野外山頂觀冰測溫的同事都跳起來了。”六盤水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彭建軍回憶起當時情形高興不已。
“經過近10年發展,固定式直流融冰裝置不斷改進、結構大幅優化,可適用于110千伏至500千伏輸電線路融冰。同時,該裝置還可大角度、大電流長期運行,能夠在1小時內有效融化350公里長、500千伏交流線路上10厘米厚的覆冰。”李巍很自豪。
同時,貴州電網還研發適用于多電壓等級線路的多樣化融冰裝置,形成了直流融冰保主網、方式融冰保縣城、交流融冰保鄉鎮、人工除冰保村寨的“三級四保”融除冰體系。截止2018年底,貴州電網共配置融冰裝置92套,其中固定式融冰裝置32套、車載式直流融冰裝置20套、融冰變壓器40套,融冰范圍覆蓋貴州99%的220千伏及以上主網架線路。
與體系并肩:從被動抗冰到主動防冰 覆冰監測預警系統趨完善
2019年1月,新一輪寒潮襲來,貴州電網安監部應急管理科科長張曉冬點擊進入覆冰在線監測系統,覆蓋貴州中、重冰區的256處預警系統實時傳回覆冰情況、導線拉力等關鍵數據。經研究決定,貴州電網于當天下午發布全省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藍色預警。
藍色預警發布1小時后,都勻供電局應急辦根據黔南州實際情況簽署預警通知單并正式發布藍色預警。距離都勻供電局數十公里外的福泉變電站接到預警通知單后,站長胡敏倫再次通知值班人員加強站內運維工作,確保融冰裝置100%可靠運行,具備條件時能立即啟動融冰。
2008年底,固定式直流融冰裝置在福泉變電站投入應用。“當時操作很復雜,主要是短接工作耗時耗力,光前期準備通常都要七八個小時。如今,我們站的兩臺固定式融冰裝置均可實現遠距離操控,入職員工經過一年多培訓,即可倆倆結伴操作融冰。”胡敏倫介紹說。
覆冰在線監測、應急響應流暢、融冰操作簡單。10年來,隨著電網的加強,防融冰技術手段更加完備,抗災應急體系不斷立體化,貴州電網已由歷史性被動抗冰轉入主動防冰階段。
除監測預警外,貴州電網還積極加強與氣象部門的通力合作。2015年12月,貴州電網與貴州省氣象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細化日常氣象信息溝通、強化應急聯動能力,形成了長期高效的聯動機制。覆冰期間,氣象部門會通過互聯網、電話等多種方式對日常及異常天氣信息進行推送,各級電力部門可通過分析天氣信息及時調整防冰重點方向。同時,在氣象部門的專業指導下,貴州電網已建成氣象應用系統、雷電定位系統、覆冰預警系統、電子污區圖系統等一系列基于氣象環境信息的防災系統,防災減災水平大大提升。
李巍表示,接下來,貴州電網將持續深入開展防冰技術研究,進一步提升防冰工作精益化水平,從標準體系建立完善、監測裝置準確性提升、融除冰技術手段發展和線路加固改造等方面全面提升貴州電網防抗冰能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