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長章建華: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局域網,加快新能源主動支撐、大規模儲能電站的新型電力系統!
欄目: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21-07-06
統籌能源安全保障和綠色轉型發展
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認識與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關系?今年夏天,會不會出現大面積的供電緊張?如何保障供需偏緊地區的能源安全?近日,《中國電力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章建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我國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就,能源供給和儲備體系不斷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告別了過去多年能源短缺的局面,能源供需總體保持平衡,安全風險總體可控。2020年,我國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1億噸標準煤,原油產量回升至1.95億噸,天然氣產量達到1925億立方米,發電總裝機達到22億千瓦,西電東送能力達到2.7億千瓦,油氣管道總里程達到17.5萬公里,縣級行政區全部通上大電網,基本實現農村動力電全覆蓋,14億人口人人享有電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十四五”時期,我國將不斷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著力增強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持續強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但同時,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部分地區也面臨時段性電力、煤炭供需偏緊的挑戰,以及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壓力,需要進一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清潔用能需求。記者:如何正確認識與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關系?章建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能源安全的角度,能源結構和系統形態將面臨巨大變革,短期內需要承受轉型與變革的陣痛,但從長遠來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才能實現我國能源本質安全。從近期看,減污降碳有助于緩解能源供應保障壓力。節約優先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在49.8億噸標準煤左右,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源效率仍然偏低,節能降耗的空間很大。以更大力度實施節能降耗,不斷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強化減污降碳,不僅有助于緩解能源供應保障壓力,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較快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可避免透支未來的戰略資源、環境空間和發展潛力。從長遠看,減污降碳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隨著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我國將逐步擺脫化石能源依賴。根據有關研究機構初步測算,到206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將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安全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體系,實現能源領域深度脫碳和本質安全。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年初湖南、浙江、江西等部分地區出現用電緊張情況,今年一季度全國統調口徑用電量同比增長20%以上,據預測,今年夏天浙江、廣東等地電力供需偏緊,是否會出現全國大面積供電緊張的情況?國家能源局將如何保障供需偏緊地區的能源安全?章建華: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居民消費穩定恢復,能源消費較快增長,電煤氣需求明顯提高。初步分析,用電量快速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工業生產加快,年初兩個月,工業用電同比增長25.7%,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0.1%,制造業用電同比增長26.8%,貢獻率達到55.3%。二是出現大范圍寒潮天氣,全國最大用電負荷屢創新高,前兩個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比增長10%,較2019年同期增長11.7%。三是“就地過年”推動春節期間消費市場活躍、用電需求增加,今年春節黃金周,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2.5%,有力拉動用電較快增長。針對電力供需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工作部署,我們已經組織有關地方和企業,深入研究完善電力供需平衡預警機制,加強對全國各地今年和未來三年的電力供需形勢預測預警,合理安排電源建設,提前做好應急預案,確保有關重點地區迎峰度夏、度冬期間電力平穩有序供應。記者:如何看待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挑戰,國家能源局有何應對措施考慮?章建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重大宣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出力具有間歇性、波動性,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給電力系統穩定和能源安全帶來了新挑戰。按照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明確的“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方向,能源局研究擬訂相關政策措施,計劃重點在以下幾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強系統靈活調節電源建設。系統消納能力是新能源發展的必要條件。12億千瓦以上的新能源并網對電力系統調峰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全面實施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新型儲能研發應用,增強系統靈活調節能力,提高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二是大力提升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需求側響應是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的另一個重要途徑。要重點加快完善電價機制,引導用戶優化用電模式,釋放居民、商業和一般工業負荷的用電彈性。同時,面向終端用能新模式新業態,探索開展電動汽車靈活充電及V2G、大數據中心智能調度等虛擬電廠示范。三是加快配電網改造和智能化升級。為適應分布式電源廣泛接入和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等新型負荷發展需求,要推進配電網改造升級,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局域網,提高配電網的承載力和靈活性。四是加快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新型電力系統要以新的電力技術為有力支撐,要著力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先進信息通信等與電力系統深度融合,加快柔性直流輸配電、新能源主動支撐、大規模儲能電站、新型電力系統仿真和調度運行等技術的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形成與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發展相適應的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