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北電力大學發布了《新冠疫情后的中國電力戰略路徑抉擇:煤電還是電力新基建》(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當前,電力行業正面臨轉型機遇,而疫情可能改寫“十四五”電力需求增長的預期軌跡。
今年以來,多個煤電項目獲得核準,多個省份的停建緩建煤電項目重啟,煤電呈現“開閘”之勢。
《報告》指出,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煤電裝機應小于11億千瓦,但今年底煤電裝機很可能接近11億千瓦。
“由于可再生能源運行不穩定,目前核準批復的煤電項目中,很大一部分是特高壓配套電源,火電承擔調峰功能,與風光打捆輸送。但這種規劃是否可行,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調峰成本又應該由誰買單,這都是‘十四五’規劃中需要探討的問題。”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指出。
《報告》指出,煤電和主要用來輸送煤電的特高壓線路屬于傳統基建,強調在硬件方面的投入,追求數量上的規模效益,是供給側規模經濟,而非新時代要求的供需互聯的經濟發展模式。
《報告》建議,隨著新能源接入電網,煤電的遠距離輸送應盡可能減少,建設特高壓應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消納,優化配置全國能源資源。
《報告》還強調,在電力新基建體系下,應逐步退出落后煤電機組,優先開發消納清潔能源,提升電力供給質量,配電網和數字電網建設提升電網供給效率,煤電靈活性改造和延壽管理擴大有效供給,促進新能源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