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七、中國第四大巨型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近日通過第三階段蓄水至965米驗收,該電站8月中旬將蓄水至水位958米,8月下旬蓄水至水位965米。這個巨型水電站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成為我國水電站建設的又一個里程碑工程。
“最薄”特高拱壩兼顧經濟安全
烏東德水電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和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交界,在陡峭的峽谷中,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大壩穩穩“鑲嵌”在兩岸峭壁之間。
三峽集團烏東德工程建設部主任楊宗立介紹,烏東德水電站是金沙江下游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四座梯級電站的第一級,2015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200億元。該電站是“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和促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大工程。
6月29日,烏東德水電站首批兩臺機組順利投產發電。7月11日和13日,烏東德水電站第三臺、第四臺機組投產發電。水電站全部12臺機組計劃于2021年7月前全部建成投產。
據介紹,烏東德大壩壩頂海拔高程為988米,最大壩高達270米,壩頂弧長326.95米,壩底厚度51.41米。拱壩的厚薄通常以壩底厚度和最大壩高之比,即厚高比來衡量。烏東德水電站大壩的厚高比為0.19,是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薄的300米級特高拱壩。
大壩擋水形成的水庫正常蓄水位為975米,對應庫容58.63億立方米。薄薄的拱壩需要擋住庫水水體形成的809萬噸推力,這給設計和建設都帶來嚴峻考驗。
拱壩通過向上游方向突出而呈拱形,將水的推力轉為對兩側河岸的壓力。烏東德大壩不但在水平方向上彎曲,垂直方向上也是彎曲的,這樣的壩型被稱為雙曲拱壩,可以大幅減少建材耗費。為了應對復雜的地質環境,工程師們提出“靜力設計、動力調整”的設計思想,在不考慮地震可能的靜力條件下選出基本體形,再根據地震動力條件開展優化。最終混凝土量僅增加3.1%,大壩設計地震最大拉應力降低達32%,有效兼顧了經濟和安全。
打破大體積混凝土“無壩不裂”魔咒
烏東德水電站大壩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大壩。建造過程中使用了許多原創性的新技術,其中包括全生命周期應用大壩智能建造系統,實現了“在線采集、后臺處理、智能操作、預警控制”的智能生產管控,展示了中國筑壩技術智能建造的最高水準。
對大壩建設而言,預防裂縫是重中之重。裂縫不但會破壞大壩結構,嚴重時還可能會漏水甚至導致大壩潰決。越薄的大壩,裂縫潛在危害就越大。混凝土在澆筑硬化過程中,一般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由于不同位置溫度不同,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就很容易形成裂縫。加之烏東德水電站所在的干熱河谷大風頻繁、日照強烈,混凝土溫控防裂更是難上加難。
為了解決混凝土溫控防裂這一世界級難題,烏東德大壩采用了低熱水泥。低熱水泥發熱量低,能顯著降低混凝土最高溫度,有效防止大壩溫度裂縫發生。這也是世界范圍內第一次全壩采用低熱水泥混凝土來建設300米級特高拱壩。通過采用智能建造技術,全面感知、真實分析、實時控制,實現混凝土施工過程管控智能化,有效防止裂縫產生,確保大壩混凝土施工優質高效。
“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建設代表著中國筑壩技術的先進水平,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開創世界先河,智能通水、智能灌漿、智能噴霧等一批自主創新的智能化成果實施應用,有效地促進了特高拱壩優質高效均衡快速上升,實現了大壩工程安全優質高效建設和全生命期價值創造的目標。”烏東德工程建設部技術部工程師劉科介紹。
自2017年3月16日開工澆筑,烏東德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澆筑歷時3年零3個月,澆筑總量270余萬立方米,創下單個壩段年上升高度122米的行業最高紀錄,未出現一條裂縫,打破了過去大體積混凝土“無壩不裂”的魔咒。
近30層樓高主廠房破世界紀錄
為了容納水電站主要發電設備——水輪發電機組,施工人員在山體中開挖了長333米、寬32.5米、高89.8米的巨大主廠房。光是高度就相當于近30層的高樓,這一高度打破了地下電站主廠房開挖高度的世界紀錄。
烏東德水電站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具防洪、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航運等綜合效益。作為“西電東送”戰略的骨干電源,水電站共安裝12臺單機容量8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
烏東德工程建設部介紹,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達到85萬千瓦,這是全球首例,僅次于正在建設中的白鶴灘水電站的100萬千瓦。理論上,如果滿負荷運行,一臺機組就能滿足大約1000萬居民的生活用電所需。烏東德水電站平均年發電量預計為389.1億千瓦時,差不多相當于北京全社會年用電量的三分之一。每年能夠節約標準煤1220萬噸,相當于24.4個年產50萬噸的中型煤礦的產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5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0.4萬噸,相當于種植8.5萬公頃的闊葉林。
烏東德水電站12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后,將成為南方電網供電范圍內調管的最大水電站,產生的巨大電流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為大灣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能源保障。